2007申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有些地方領導、村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以下補充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預測試卷及經典范文
滿分:100分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二、給定資料
1.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在開班式上作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指出,重視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們黨的一貫戰(zhàn)略思想。“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yè)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wěn)則社會安。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高度重視并認真解決好“三農”問題,不斷開創(chuàng)“三農”工作的新局面。******強調: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從本世紀頭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從更長遠的時間看,即使將來基本實現現代化了,“三農”問題依然是關系我國發(fā)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要樹立長期作戰(zhàn)的思想,堅持不懈地做好“三農”工作。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tǒng)籌城鄉(xiāng)經濟社會發(fā)展,實行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協(xié)調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fā)展、生態(tài)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fā)展道路。
第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強農村生產力建設,針對制約農村生產力發(fā)展的突出問題,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業(yè)科技進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轉變農業(yè)增長方式。二是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yè)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挖掘農業(yè)內部增收潛力,廣辟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yè)的途徑,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三是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四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fā)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yè),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育造就新型農民。五是要堅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關心農村困難群眾生活,發(fā)展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加強農村社會建設和管理。六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穩(wěn)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制,統(tǒng)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全面增強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的活力。
2.2006年3月5日,中國總理******表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十一五”期間的主要任務之一,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全局。******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尊重農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表示,政府將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村體制改革和制度創(chuàng)新,盡快使廣大農村面貌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3.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當日開幕,******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發(fā)展現代農業(yè),促進糧食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和農民持續(xù)增收。要進一步增加對農民的補貼;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抑制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其次必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下決心調整投資方向,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三是必須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4.2006年3月5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北京京豐賓館參加政協(xié)小組討論時表示,要研究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么好的一個目標,“怎么樣實實在在地給農民帶來物質利益”,同時避免變成農民“一個新的負擔”。林毅夫具體提出四點建議。他認為,首先必須搞清楚,新農村建設是建在什么地方?我個人的看法,新農村建設應該是建立在現有的自然村之上,“因為新農村建設是給農民建設。”“農村總在農場上或者農村附近,農民不會住遠離農場的地方”,“新農村建設一定建在自然村,這樣才會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