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務員
核心提示:最讓人羨慕的是印度公務員一年中有著無數(shù)的假期,獨立日和共和國日放假慶祝自不必說,排燈節(jié)和霍利節(jié)這類民族節(jié)日休息幾天也是自然,甘地生辰不上班是為了在家中祭奠國父。還有圣誕節(jié)、宰牲節(jié)、開齋節(jié)以及所有數(shù)得上來的神教的節(jié)日,辦公室都要關門。此外,公務員每年還能享受1個月帶薪假、20天醫(yī)療假、20天半薪假等。算下來印度政府公務員一年只需上164天班。
作為一個有著數(shù)百年殖民地歷史的國家來說,印度的政治體系深深地印著英國的烙印,其文官制度,即我們常說的公務員制度也不例外。當年在英國國王任命的印度總督之下,英印殖民政府中運轉(zhuǎn)著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文官體系。1947年印度獨立后,政體采用英式議會制。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采用議會制的國家政府更替相對比較頻繁,印度在1984年至今的20余年間,共更換了七屆政府,其中最短的一任只執(zhí)政了14天。在政府總理和各部部長走馬燈式地輪換時,誰來保證政府的穩(wěn)定性和政策的連續(xù)性呢?公務員們就在發(fā)揮著這樣的作用。
印度的公務員總?cè)藬?shù)近1000萬人,其中有6000-7000人通過全印公務員系統(tǒng)考試選拔出來,另外大部分是各級政府或各個部門通過各種形式招收的。從印度政治制度的設計上來看,通過選舉產(chǎn)生的政府總理和各部部長是政策制定者,各級公務員則是政策執(zhí)行者,但是從印度獨立幾十年的政治實踐來看,通過競選獲勝上臺的各部部長大多數(shù)情況下對本部門所負責的業(yè)務并不熟悉,制定政策時很大程度上要聽取下級公務員的意見,因此政府公務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策制定者的一員。
印度公務員制度最具特色的是,在全印公務員系統(tǒng)中,各級領導的職銜無一例外地全都是秘書,比如助理秘書相當于科長,低層秘書是處長,聯(lián)合秘書則是局長,最高一級的就直呼秘書,比如外交部部長稱外交秘書,文化部部長則稱文化秘書。所有的公務員都不從屬于各類政黨,其職位也不隨政黨更替而變動,公務員做到秘書這級就算到頂了,如果想再進一步那就必須辭去公職,加入某個政黨參與競選活動。這種制度設計保證了各級政府在黨派斗爭激烈、政府主要領導更替頻繁的情況下可以維持最基本的運作和職能。
在印度,一提起某某人是政府公務員,聽到的人往往會撇一撇嘴,在印度待的時間長了才可以體會到這個表情當中的深刻含義,即一羨慕,二輕視。羨慕的是公務員享受的高福利,輕視的則是他們的低效率。
在印度這樣一個等級制度源遠流長的社會里,公務員在社會上可以算是高等級了。一般政府公務員的月薪約為500美元,還可以享受名目繁多的補貼,住房也由公家提供,標準雖然不高,但租金很低,基本上等于白送。最讓人羨慕的是印度公務員一年中有著無數(shù)的假期,獨立日和共和國日放假慶祝自不必說,排燈節(jié)和霍利節(jié)這類民族節(jié)日休息幾天也是自然,甘地生辰不上班是為了在家中祭奠國父。還有圣誕節(jié)、宰牲節(jié)、開齋節(jié)以及所有數(shù)得上來的神教的節(jié)日,辦公室都要關門。此外,公務員每年還能享受1個月帶薪假、20天醫(yī)療假、20天半薪假等。算下來印度政府公務員一年只需上164天班。來印度的外國人手頭都必須準備一份印度各類節(jié)假日明細表,否則冒冒失失撞到政府部門去常常會碰上鐵將軍把門。
2004年8月的一天,剛上任不久的印度鐵道部秘書亞達夫早早地就來到了鐵道部辦公樓的門口,眼看上班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小時,還不斷有人慢吞吞地向辦公室里走,仔細一點數(shù),全部2300多名公務員中當天竟有519人遲到。除了遲到,公務員工作中的拖拉和低效率更是痼疾。印度政府機構(gòu)一個很普通的辦公室必須要配有一名聽差,負責為所有公務員端茶煮咖啡,在辦公室之間傳遞公文。不久前的一天,筆者去印度新聞廣播文化部的一個處長辦公室談一件業(yè)務,談話間,該處長手邊的傳真機接到了一份傳真,處長大人不動聲色,按了按手邊的一個電鈴,一位聽差應聲推門進來,把傳真從傳真機上取下,雙手遞給處長,這一幕看得筆者目瞪口呆。在這種工作方式下,一份報告遞上去等上個把月沒有回音也就不足為奇了。
公務員的效率低下讓印度民眾怨聲載道。目前,印度總理辛格已將公務員體系改革提上日程。公務員體制改革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許多問題積重難返,真要想使整個公務員的面貌煥然一新,恐怕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