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決定與決議的區(qū)別
(1)決定可以由會議做出,也可以由領導集體做出;而決議必須由會議審議通過,所以在決議的標題下應有題注,標明決議通過的時間和會議全稱。
(2)決定和決議都是決策性公文,一般來說,決定偏重于務實,決議偏重于務虛,決議的理論性強。有些決議,如黨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際上是重要的歷史文獻。
五、公告與通告的區(qū)別
(1)從制發(fā)者的級別來看,公告高于通告。公告的制發(fā)者主要是黨和國家高級機關。通告則不然,上至黨和國家的高級機關,下至基層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都可使用。
(2)從公布的內容和告知事項的重要程度來看,公告高于通告。公告主要是鄭重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通告主要是用于發(fā)布應當遵守所周知的事項。
(3)從公布的范圍來看,公告大于通告,公告是向國內外宣布,范圍很廣。通告是在一定范圍內發(fā)布,主要針對社會的某一方面。
(4)從文字長短程度來看,公告一般短于通告。
六、通知與指示的區(qū)別
(1)通知側重于要求下級機關知曉、辦理或執(zhí)行某些事項,所作安排較具體;指示側重于向下級機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要求下級機關結合實際情況貫徹執(zhí)行,所作安排較原則。
(2)通知是從中央到地方,從機關到企事業(yè)單位都能使用的文種;指示一般只能由國務院及各部委、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發(fā)布,而且必須是重大事項才能使用,一般行政機關及企事業(yè)單位不能使用。
七、通報、通知與通告的區(qū)別
(1)告知的范圍不同:通報和通知屬于機關內部公文,一般都有受文機關,有些還需保密。通告則屬周知性公文,可以張貼甚至廣播、登報。
(2)告知的內容不同:通報可以用來表彰先進,批評錯誤,而通知、通告不具備這一功能。通知可以用來轉發(fā)、批轉公文,發(fā)布規(guī)章制度,任免、聘用干部,通報和通告不具備這一功能。
(3)告知的時機不同:通告和通知告知的是“事項”,一般是在事前或事初告知,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告知的范圍有大小。通報告知的是“情況”,只有在事后才能告知。
八、報告與請示的區(qū)別
(1)行文時間不同。報告是為了讓上級機關了解和掌握情況,它所涉及的工作或事項,可能尚未進行或辦理,可能正在進行或辦理,也可能已經完成或辦畢。因此,報告可以在事前、事中或事后行文。而請示中的工作或事項,必須經過上級機關審核、批準后方能實施、辦理。因此,請示必須事前行文,切不可“先斬后奏”。毛澤東說過:“事前請示、事后報告”。
(2)行文內容不同。報告可以是一文一事,作專題性報告;也可以一文數(shù)事,作綜合性報告。請示必須一文一事,便于上級機關及時審批。如果在一份請示中寫了幾件事項,上級機關在審核時可能會因為有些事項尚需研究而不能立即批復,從而延誤本可立即批復事項的辦理。
(3)行文目的不同。報告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上級機關了解掌握情況,或者提出意見、建議,一般無需上級機關批準。請示的目的是為了得到上級機關的審核、批準,必須要求上級機關及時給予批復。
(4)處理方式不同。與下級機關發(fā)出報告和請示的目的不同相對應,上級機關在收到報告和請示時的處理方式也不同。對報告一般只作為“閱件”在一定范圍內傳閱,然后立卷歸檔。而對請示則無論同意與否,都必須及時批復。
(5)行文重心不同。報告是陳述性公文,以敘事為主。請示是請示性公文,以說理為主。
九、批復與指示的區(qū)別
(1)行文范圍不同。指示適用于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闡明工作活動的指導原則,面向所屬的下級機關。批復適用于答復下級機關請示事項,面向來文請示的下級機關。
(2)行文原因不同。指示是上級機關根據實際的需要主動行文。批復是上級機關應下級機關的請示被動行文。
(3)行文篇幅不同。指示一般內容豐富,篇幅較長,常常分條列項寫。批復一般內容單一,有的三言兩語,短小精悍;即使分條開列,篇幅也不會很長。
十、行政公文辦理
(1)收文辦理包括簽收、啟封、收文登記、審核、分文、傳閱、擬辦、批辦、承辦、催辦、查辦、注辦12個環(huán)節(jié)。
(2)發(fā)文辦理包括擬稿、審核、簽發(fā)、復核、繕印、校對、用印與簽署、分發(fā)、裝封、發(fā)送10個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