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楊叉湖是武漢近20年來較早消亡的湖泊之一,80后的武漢人大多數(shù)已經不知道,今天這個以“湖”命名的地方曾經是一片湖區(qū)。70多歲的金婆婆是漢口楊叉湖的老居民,見證了楊叉湖從浩渺水域向繁華街市演變的歷程:“那時候只有十幾戶人家居住在湖邊,我們到漢口趕集都是劃船去,當時這一片都是湖。”金婆婆說,“當時的楊叉湖水非常清澈甘甜,我們的生活飲用水都是直接從湖里挑,湖里的藕和魚都非常有名,產量也很大,我老伴秋冬季節(jié),一天要挖900斤藕。”“70年代末,80年代初,村里把湖區(qū)的水域分給村民養(yǎng)魚,我們家分了幾十畝,后來整個湖區(qū)就被分成大大小小若干個湖塘,大約20年前,這里就連一個小水塘都沒有了,楊叉湖僅僅成為了一個地名。”“多好的湖,多好的水啊,都被填光了。”金婆婆遺憾地說。
7.“向左,在沙湖釣魚;向右,在東湖賞景;向里,在生活里,享作品人生;向外,在繁華區(qū),享城市霓虹;向前,在地鐵口,出行自由;向后,核心圈,完美生活”——這是武漢市沙湖邊的一出樓盤打出的廣告語,沙湖是武漢市僅次于東湖的第二大“城中湖”,也是近幾年來市民關注度最高的湖泊之一。
從小在沙湖邊生活的王志銘對于沙湖有著特別深的感情,幾年前,因為不忍心看到沙湖越填越小,他多次深夜只身攔停填湖的運土車,王志銘也因此被稱為“護湖義士”。“我記得小時候,冬天沙湖上結著很厚的冰,成群的水鳥在湖邊的冰面上覓食,我和小伙伴們悄悄走進時,鳥群轟地一聲飛起,遮天蔽日,非常壯美,那時候,沙湖的鯰魚非常肥美,還遠銷香港,藕從湖里挖出來,就著湖水洗洗就可以直接吃。”王志銘說:“從80年代開始沙湖就一直在填,20年來就沒間斷過,往沙湖傾倒垃圾渣土的各種大小車輛,最多的時候一天有近百輛。”
如今的沙湖早已被高樓所占領和包圍,除了數(shù)家省直機關外,還有近十家商業(yè)樓盤雄踞沙湖四周,《鄂商》雜志載文報道,從2009年7月到12月份短短半年間,沙湖樓盤漲幅平均超過了25%,其中水岸星城每平方米均價在10000元左右,上漲幅度42.8%,愛尚華府均價8900元,漲幅17.14%。
8.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湖泊的被填呢?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金伯欣教授介紹,上世紀50—80年代,由于人口增長,糧食問題成為我國當時最大的問題之一,為獲得更多的糧食,全國掀起“以糧為綱”運動,大面積的湖區(qū)和濕地被填占,變成了田地。武漢大學環(huán)境研究所副所長杜群教授對填湖有自己的看法:隨著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垃圾日益龐大,要處理的垃圾與日俱增,由于許多城市垃圾處理的方式落后和單一,填湖一度成為許多城市處理垃圾的主要手段,特別是一些小湖泊及連接湖泊的明渠,因為遭到嚴重污染,變成臭水塘、臭水溝,老鼠橫行,蚊蠅亂飛,周邊居民反映強烈,干脆一填了之。
無論是哪一個年代的填湖行為,都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進行的。“從人們的居住要求來說,濱水地區(qū)有著令人宜居的環(huán)境,從開發(fā)商的角度來說,填湖成本遠遠低于舊城改造,生活污水的排放也不用過多操心,而且濱水樓盤售價更高、更好賣,他們也能從中獲取最大利益,一個濱水項目的開發(fā),政府、開發(fā)商、購房者都能從中得到各自的利益,那么,犧牲湖泊資源也就在所難免了。”杜群教授說。
武漢億房網(wǎng)一篇文章指出:現(xiàn)在的商品房價格越來越高,土地逐漸成了稀缺資源,一些人就把目光盯向了城市湖泊,打起了“填湖建房”的主意,既解決了城市中心區(qū)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又能以湖景房的名義高價售房。
9.武漢市水務局湖泊保護處一位負責人介紹說,現(xiàn)在發(fā)生的填湖事件,一般都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單位私底下進行的,往往與當?shù)鼗鶎诱畱B(tài)度有很大關系。“由于這些企業(yè)、單位與基層政府的關系比較密切,市水務局要求整改的督辦函也下了,但是基層就是不執(zhí)行,我們也難辦。”
武漢市“蘆灣湖填湖”事件就頗為典型,據(jù)搜狐焦點網(wǎng)武漢站載文,蘆灣湖原屬南湖漁場所有,在政府的規(guī)劃中,此處為漁場養(yǎng)殖水面,未做任何其他規(guī)劃,但事實上整個蘆灣湖已有近3/4被黃土所填,進村一角干涸的湖坑,據(jù)現(xiàn)場施工人員透露,蘆灣湖填埋后將用作建房,我們看到,緊靠蘆灣湖的泰然·南湖玫瑰灣二期部分,開發(fā)商已經做了臨湖景觀打造,湖岸棧道和觀景點已經完成,但因為蘆灣湖的消失,這里的臨湖景觀都已名不副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