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稱“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歲;不惑之年:指四十歲;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歲;古稀之年:指七十歲;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期頤之年:一百歲。
(二)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
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jìn)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
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二、中國古典十大悲、喜劇
中國古典十大悲劇:
《竇娥冤》——元朝關(guān)漢卿;《趙氏孤兒》——元朝紀(jì)君祥;《精忠旗》——明朝馮夢龍;《清忠譜》——清朝李玉;《桃花扇》——清朝孔尚任;《漢宮秋》——元朝馬致遠(yuǎn);《琵琶記》——明朝高則誠;《嬌紅記》——明朝孟稱舜;《長生殿》——清朝洪昇;《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中國古典十大喜?。?/P>
《救風(fēng)塵》——元朝關(guān)漢卿;《西廂記》——元朝王實甫;《看錢奴》——元朝鄭廷玉;《中山狼》——明朝康海;《墻頭馬上》——元朝白樸;《李逵負(fù)荊》——元朝康進(jìn)之;《幽閨記》——元朝施惠;《綠牡丹》——明朝吳炳;《玉簪記》——明朝高濂;《風(fēng)箏誤》——清朝李漁。
三、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與希臘悲喜劇和印度梵劇,一同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中國戲曲包括宋元南戲、元明雜劇、明清傳奇以及近代影響很廣的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曲,統(tǒng)稱為中國傳統(tǒng)戲劇文化。運用歌舞形式表現(xiàn)生活是中國戲曲的主要手段,宋代的南戲和元代的雜劇,在不斷吸收詩歌、音樂、舞蹈、繪圖、說唱、雜技、武術(shù)等姊妹藝術(shù)的基礎(chǔ)上,相互兼容,最終形成了以唱、做、念、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其音樂性的對話——“唱”、“念”(說),舞蹈化的動作——“做”、“打”和舞臺時空的虛擬性,表演的程式化,是中國戲曲藝術(shù)的特征。中國戲曲的各種角色依照不同類型人物的年齡、性別、身份與性格特征,從臉譜、服裝、唱腔等諸多方面進(jìn)行劃分,分為生、旦、凈、丑等四類。
生:戲曲表演行當(dāng)?shù)闹饕愋椭唬饕悄行匀宋锏陌缪菡?,有老生、小生與武生之別。
旦:戲曲表演行當(dāng)?shù)闹饕愋椭唬饕桥匀宋锏陌缪菡?。有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和彩旦等五個分支。
凈:戲曲表演行當(dāng)?shù)闹饕愋椭?,俗稱花臉。有大花臉、二花臉等分支。凈角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biāo)志,主要表現(xiàn)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樸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
丑:戲曲表演行當(dāng)?shù)闹饕愋椭唬瑢傧矂〗巧?,也稱小花臉。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文丑和武丑兩大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