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實名制
(一)問題表現
網絡實名制是指將上網者的身份和其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等相對應聯系及統(tǒng)一的一個制度。網絡實名制有可能被推廣到中國互聯網所有的領域,這立即引來了各個方面的關注,對這一措施產生了很大的爭議。
一方面,網絡實名制已被有關部門提上日程,推行在即。
3月5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網絡實名制是個大方向。3月16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表示,醞釀已久的手機及網絡實名制有望在2010年實施。這是有關部門首次就手機和網絡實名制在全國實施提出時間表。兩天后,重慶市政法委的一次會議透露,重慶警方將啟動網絡實名制。
隨著近年來SNS(社交網站)、博客、微博等新的網絡傳播方式出現,進行實名注冊的網友也呈現明顯的上漲勢頭。
另一方面,網絡實名制頗受物議,推行過程中屢屢受挫。
近幾年來,實名制的倡議和討論持續(xù)不斷,但卻鮮見有效的政策。2008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王晶提出了“互聯網有限網絡實名制管理辦法”的議案,為網絡實名制進行立法準備。在當年8月,工信部給予回復:由于具體條件所限,目前馬上實行網絡實名制,“存在一定的困難”。
重慶將啟實名制的消息發(fā)布后,北京外國語大學一位教授隨即發(fā)文稱“網絡實名制‘特區(qū)’建不得”。通信門戶飛象網CEO、通信業(yè)知名觀察人士項立剛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互聯網自發(fā)明之初就是自由和開放的,而且,目前即便要進行實名制,也沒有一套管理體系。
?。ǘ┏梢蚍治?/p>
反對者認為網絡實名制:
1.侵犯網民隱私,泄露個人信息
實行網絡實名制,網絡用戶的隱私信息和個人數據極易被政府機關或商業(yè)機構所利用,由于公民難以監(jiān)督,因此可能導致其合法權益嚴重受損。網絡實名制需要公民提供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即成為相伴而至的犧牲。個人信息不僅是商家的資源,也是犯罪分子可利用的工具。實名制在其他領域的實行證明了犯罪不會因實名制而消滅,犯罪手段很快就可根據實名制的漏洞推陳出新,反過來增大打擊難度。目前,個人數據保護問題在全球范圍內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我們不能脫離實際情況進行網絡身份管理。
2.縮小網絡空間,阻礙網絡普及
實行網絡實名制不可避免地要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人口普查似的互聯網身份登記,這將極大地影響互聯網普及的速度??梢哉f,網絡實名制縮小了網民的上網空間,從而阻礙了網絡的推廣。雖然我國的上網人數增長極快,網民規(guī)模巨大,但是仍有數量龐大的公民從未接觸過互聯網,他們是潛在的網民,需要合理地開發(fā)。如果采取實名制登錄,那就相當于拋棄這些潛在的網民。政府應該像以前開展掃盲運動一樣,加大力度、豐富措施,盡全力普及互聯網,讓更多的人學會利用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創(chuàng)造財富、實現價值。
3.技術難題尚存,成本代價高昂
實名制的實施與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和法制化的程度密不可分。推行實名制,外國有先進的個人誠信記錄和追蹤系統(tǒng)作為技術支持,并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充當堅實后盾。反觀我國,即便引進技術硬件,但合理的制度框架難以一蹴而就,何況規(guī)范整個互聯網的法律本身尚在摸索中。因此,不能一刀切地推行網絡實名制。在打擊網絡犯罪的問題上,我國網絡追蹤與監(jiān)督的技術已頗具成效。公安部門運用IP地址測定技術已經實現了每一個IP地址的實名可查。此外,單方面全方位地實施網絡實名制,還會產生昂貴的身份認證費用。
4.扼殺網絡輿論,屏蔽網民呼聲
我國公民并不習慣在現實生活中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對某些事情即使有自己的看法,更多的人也選擇了明哲保身的沉默,他們擔心遭到報復,害怕因言獲罪。相反,通過匿名的方式在網絡空間卻可以自由宣揚個人的言論,這也使得互聯網成為公民表達訴求的重要渠道。近幾年來,網民都會就當下的熱點或重大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且對問題的分析比較深入,見解也比較獨特,進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影響。來自網絡的媒體言論、論壇及新聞跟帖評論中具有建設性、可行性的看法和觀點,對政府有關部門的決策和施政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