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二 在激辯中期待理性與責任
12月初,有微博發(fā)布消息稱“金庸去世”,頓時“舉網震驚”,后來被證明是假消息。
“假”的問題令人迷惘。2010年以來,因微博信息失真、粗疏甚至故意造假而引發(fā)的事件一再刺激人們的神經。商業(yè)利益驅動的微博推手,更使人們真?zhèn)文妗?br />
個人微博作為資訊平臺本身缺乏權威性,如果利用不當很容易變成謠言的溫床。
“臟”的問題也讓人皺眉。11月底,上海笑星周立波在微博上向網民拋出“公糞論”。此論一出,立即激起公憤,網民群起而攻之。有人說,微博已淪為“罵場”,語言暴力借助微博已呈泛濫之勢。
這一年,由微博引發(fā)的激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種種亂相讓人深思:表達更自由的“自媒體”時代,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本學期,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新傳媒系的“微博作業(yè)”備受關注。作業(yè)是這樣布置的:開通微博,學期末考核粉絲數,達到500名算及格,達到2000名算良好,達到3000名算優(yōu)秀。
為完成任務,全系300多名大二學生使出了渾身解數。有人以哲理取勝,也有人不惜低俗、惡搞,甚至有人發(fā)布假消息:“我預測,江蘇至福建范圍內未來一至兩月內會發(fā)生不低于3.5級地震。”
這次作業(yè)被認為是網絡時代一次前衛(wèi)傳播實驗。人們看到,如果失守基本道德底線,微博的發(fā)展將很危險。
騰訊網友“風中的風”說,一旦出現道德失范的事件,甚至虛假信息,會經由一個微博,由轉發(fā)者裂變式傳播,將不實后果擴散到最大化。
但“微博作業(yè)”的布置者、南京大學教授楊溟說,因其開放性,微博具有很強的糾錯和評價功能,假消息會在眾人“圍觀”中很快被識破。從“微博作業(yè)”半年的實驗來看,學生們都到達了及格線后,吸引眼球的方式已從最初的混亂回歸理性與文明。
天涯社區(qū)一位網友說,各種言論都有其表達空間,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社會寬容度在提高。然而,自由不能濫用,激辯只能指向凈化。“無論將來怎樣發(fā)展,我們都希望看到一個更干凈、更真實的網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