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技巧:【常識判斷】半月談第二十期
(三)二十四節(jié)氣具體月份對照表
春分:每年公歷3月21日前后
冬至:每年公歷12月22日前后
秋分:每年公歷9月23日前后
夏至:每年公歷6月22日前后
口訣: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緊季節(jié)忙生產(chǎn),種收及時保豐年。
(四)“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二十四節(jié)氣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jié)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2019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jié)氣研究院”正式成立。
(五)節(jié)氣文化
1.七十二候
漢至明末使用“平氣法”(時間平均法)劃分出來的節(jié)氣,每節(jié)氣分三候,每候約五天,較反映了黃河流域的地理、氣候、人事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平氣法”節(jié)氣,始于冬至,終于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jié),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xiāng),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大寒:大寒之日雞使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驚蟄: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fā)聲,又五日使電;清明: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奇羽,又五日戴勝降于桑;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摯);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蠲,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yǎng)羞;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2.二十四風
二十四風,又稱二十四番花信風,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nóng)時”,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jié)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guān)。因此,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jié)的標志,如植物的蔭芽、發(fā)葉、開花、結(jié)果、葉黃和葉落,動物的蟄眠、復蘇、始鳴、繁育、遷徙等,都是受氣候變化制約的,人們把這些大自然的一種節(jié)律現(xiàn)象叫做物候。
西漢初期的物候?qū)V洞蟠鞫Y記·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nóng)事活動,如農(nóng)耕、養(yǎng)蠶、養(yǎng)馬等。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廣群芳譜》更有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記載。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jié)氣。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谷雨這8個節(jié)氣里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人們把花開時吹來的風叫做“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風”之說。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