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技巧:歷史上的今天6月第六講
二、古代著名皇家陵墓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qū)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環(huán)境獨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秦俑雕塑和制作的工藝,是中國和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寶,宣示著我泱泱中華的古老文明。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至208年營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guī)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據史載,前后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余人。這位叱咤風云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后人留下了千秋偉業(yè),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陵園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圍呈回字型,筑有內、外兩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基址。
秦始皇陵陵區(qū)分陵園區(qū)和從葬區(qū)兩部分。陵園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約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狀如覆斗。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F(xiàn)存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遺跡和陪葬物。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賠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fā)現(xiàn)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zhàn)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zhàn)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zhàn)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zhàn)車1輛,陶馬4匹,是統(tǒng)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二)昭陵
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李淵次子,母竇皇后。封秦王,通過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而后繼位,在位24年(公元626-649年),后中毒死,葬昭陵,年號貞觀。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唐太宗先發(fā)制人,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爾虞我詐、嗜酒色如命、畋獵成性的兄長李建成,并同時殺死了謀害他的弟弟齊王元吉,迫使李淵讓位,自己當了皇帝。第二年改元“貞觀”。他繼位后,勵精圖治,任用賢良,勇于納諫,發(fā)展經濟,國力昌盛,出現(xiàn)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為盛唐經濟、文化的高度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昭陵依九峻山峰,鑿山建陵,開創(chuàng)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據說是因貞觀十年文德皇后臨死時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舊唐書》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關于以山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寫著:“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這里所說因山為陵,不藏金玉,與其說是為了儉薄,不如說是為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虞世南上書唐太宗時就說過:“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為陵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利用山岳雄偉形勢和防盜掘而已。
今昭陵下宮遺址未作清理,其規(guī)模不可知。
(三)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在我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qū)。由于八九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地面建筑遭到破壞,但遺跡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臺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錯有序、星羅棋布地散落在賀蘭山麓的沖積扇上,仍可見昔日的輝煌。西夏王陵陵區(qū)總面積50多平方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南北長約10公里,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平坦開闊,海拔在1130米至1200米之間。其規(guī)模與北京的明十三陵相當。西夏只有9座王陵,后三代皇帝因死于成吉思汗滅西夏期間,故未能造陵。陵園分成三個區(qū)域:南區(qū)、中區(qū)和北區(qū),其中以南區(qū)的裕陵和嘉陵最大,俗稱"雙陵"。
(四)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西北約40多公里處的一個著名的陵墓區(qū)。這里青山環(huán)抱,風景美麗,在方圓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后人稱為明十三陵。十三陵是明代皇陵,位于昌平縣天壽山下的盆地中。其中包括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處,統(tǒng)稱十三陵。
十三陵一覽:
陵名 廟名 姓名 年號
長陵 成祖 朱 棣 永樂
獻陵 仁宗 朱高熾 洪熙
景陵 孝宗 朱瞻基 宣德
裕陵 英宗 朱祁鎮(zhèn) 正統(tǒng)
茂陵 憲宗 朱見深 成化
泰陵 孝宗 朱佑堂 弘治
康陵 武宗 朱厚照 正德
永陵 世宗 朱厚璁 嘉靖
昭陵 穆宗 朱載垢 降慶
定陵 神宗 朱翊鈞 萬歷
慶陵 光宗 朱常洛 泰昌
德陵 喜宗 朱由校 天啟
思陵 思宗 朱由檢 崇禎